“茶篮灯”起源于安远县九龙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原始剧目《大摘茶》的上半段舞蹈表演部分,舞蹈表演呈现了九龙茶园的丰收景象和茶女们摘茶劳动的热烈欢乐气氛。而今,安远“茶篮灯”正悄然离去,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五月采茶茶叶浓,茶树杞下生茶葱……”前不久,安远县滨江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甜美嘹亮的歌声,轻松灵动的舞步,伴着悠扬的二胡、唢呐、锣鼓伴奏,五个身穿彩服、腰系彩带、手持纸扇、肩挑茶篮的采茶女娴熟的演技,把观众带进了古朴而又高雅的艺术殿堂。这是安远县“茶篮灯”表演队为庆祝茶场丰收的一个专场演出。古朴而独特的安远“茶篮灯”表演,引来观众掌声阵阵。
安远“茶篮灯”轻松幽默,诙谐有趣,舞蹈动作轻松自如,造型优美自然,歌曲唱腔委婉动听,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茶篮灯”以其浓烈的抒情色彩与简单的故事性渊源流传,在民间歌舞中独占一席之地。
一个传说 乐师离宫谱“茶篮”
在安远县,“茶篮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安远县城南有座九龙山,又叫九龙嶂。相传,在唐玄宗时期,宫廷乐师雷光华和宫廷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二人相携逃出了宫廷,随同中原汉民辗转南迁,经过安远县九龙山,发现这里山川秀美,便隐居在此开荒种茶,改姓为田。
在九龙山定居后,他们与山为伍,伴水为邻,终日爬山种茶,辛勤耕作。由于雷光华能歌善舞,为消除茶山劳动中的疲劳和传递情感,他们唱起了山歌、茶歌,并教茶农唱采茶歌,将采茶动作与采茶歌糅合在一起,受盛行茶区的马灯、龙灯等民间灯彩的影响,编演成了歌舞结合的民间灯彩——采茶灯,亦名“茶篮灯”。从此,“茶篮灯”就成了流行于山头茶园的一种最原始的歌舞表演艺术。经过数千年历代艺人不断的表演,汲取外界养分充实提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山上到山下,逐渐流传在我县各地,是采茶戏最早的戏剧模式。
一段舞蹈 茶农起舞庆丰收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茶篮灯”流传在安远广大群众之中,几乎家喻户晓。至今,民间依然保留着“茶篮灯”这种古朴的原始表演艺术,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茶篮灯”巡演队伍在大小乡村巡回演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对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茶篮灯”将要进入某个村庄表演时,先由一位长者提灯笼先行,东道主燃放鞭炮迎接,主客相见,互相道喜。途中倘若遇有新落成的屋宇,东家则必掩其门,此时执龙头小孩即唱庆辞赞贺,每唱庆辞一段,东家均以红包答酬。唱完庆辞,东家开门迎进龙队,队伍于堂屋内表演,舞毕列队离去,另寻主家。凡“茶篮灯”演出队伍所到之处,便是一片锣鼓齐鸣、鞭炮齐响、歌舞并起的热闹场景。每至一户,主人都要端出自制糖果茶点,热情款待茶篮队。
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安远县的“茶篮灯”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安远县文化馆馆长叶国锋告诉记者,“茶篮灯”的舞蹈表演主要有采茶步子、彩扇花、转茶篮等,主要内容表现众茶女告别茶母、上山进茶园、茶园摘茶、下山摆“天下太平”字样等歌舞表演。伴奏以打击乐为主,使用皮鼓、梆子、大锣、工锣、铙钹等,加入“勾筒”、竹笛等乐器。热情好客的茶农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歌舞接待各地茶商,庆祝丰收。广阔的茶乡中,“茶篮灯”成了广大茶农的重要文化活动,它承载着采茶文化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载歌载舞,传承至今。
一种沉思 “茶篮”含泪行渐远
而如今,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年轻一代价值观在转变,热衷追求时尚娱乐,欣赏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热情逐渐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艺人逐年去世,现在基本没有本族年轻人能够表演,能够真正掌握并了解“茶篮灯”的只有少数人。67岁茶篮艺人谢泽才含泪告诉记者:“现在,从事‘茶篮灯’表演的队伍很少了,其中有人还是兼职,都是因为喜欢茶篮这门艺术,‘茶篮灯’表演后继乏人,成为我们几人一腔回忆。”言语间,这位“茶篮灯”传承人脸上,透露出一股辛酸和无奈。
“如今表演安远‘茶篮灯’最为原始地道,并沿袭了最原始的‘茶篮灯’舞蹈技能的代表性传承人有4个,但年龄都大了。”安远县文化馆馆长叶国锋说。在他提供的一份安远“茶篮灯”传承谱系上,我们看到11个传承人中,其中最老的已经69岁,最年轻的也已40岁。随着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文化形式的普及,“茶篮灯”和许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市场。更有甚者,随着“茶篮灯”艺人年事渐高,唱词逐渐遗忘,“茶篮灯”的表演以及相关道具的制作工艺面临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之境。
一个呼声 保护迫在眉睫
“茶篮灯”以其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小明珠,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传承、保护“茶篮灯”,对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叶国锋介绍,当年“茶篮灯”演出被禁,传承人被逐出族门。改革开放后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安远“茶篮灯”表演再次在各地民间庙堂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的茶篮艺人都相继过世,而年轻一代的茶篮人为了生计,技艺自然会生疏不少,安远“茶篮灯”传承也将逐步后继无人。
目前,安远县已经制定了相关保护计划,在做好资料建档工作,对采集到的相关录音、录像、图片、文字、道具等原始资料进行妥善保存的同时,做好传承人保护工作,对现有传承人,尤其是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并加强培养年轻一代的接班人,要求现有传承人带好徒弟。相信不久,安远“茶篮灯”这一深藏民间的艺术瑰宝又将渐渐向人们走来,重放异彩